覆盆子树苗?最近有很多朋友都十分关心这个问题。还有网友想了解覆盆子树苗怎么辨认。对此,{网站名}收集了相关的攻略,希望能帮助到你。
景宁山区覆盆子—光叶紫花苕—中蜂生态高效种养模式
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资助项目
_潘玲玲
覆盆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的藤状落叶灌木,又叫悬钩子、树莓等,《中国药典》记载的药用覆盆子为华东覆盆子(Rubus chingii Hu),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的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 。覆盆子是浙江省景宁县主栽中药材品种, “畲五味”中药材之一。景宁县自 2018 年以来开始大面积人工种植掌叶覆盆子,至 2020 年底,全县覆盆子种植面积 395.6 hm 2 ,成为该县中药材主导品种。文章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特点,总结了一套适合当地实际生产的覆盆子-光叶紫花苕-中蜂绿色高效套种套养模式。
选择景宁山区内株高 30~40 cm,地径 2 cm 以上,鲜活的根 6 条以上 ,根长 10 cm 以上,饱满芽 6~8 个的 2 年生掌叶覆盆子种苗 ,此规格的覆盆子具有较强的抗病、抗逆性,有利于提高产量提早投产。
图 1 高效种养模式示范
基地应选择土层深厚、肥沃疏松、避风向阳的地块,对土地进行简单处理,用小型割草机清除杂草,翻地后撒生石灰备用。掌叶覆盆子的最佳定植时间根据海拔、气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,景宁低海拔山区适合 10 月中旬至 11 月中下旬栽植苗木,高海拔山区春季需要在 3—4 月栽植,冬季在 10 月上旬栽植即可。栽植要保障每穴 1 株,根据地势将株距控制在1.0~1.5 m,行距控制在 1.5~2.0 m,每穴放置有机肥2.0~2.5 kg 作为基肥,将苗木根部埋入土中,根部需距有机肥 50 cm,防止有机肥烧苗,压实土壤,浇水覆土。
覆盆子苗木定植之后需要定期追肥,以确保苗木的产果率。第 1 次追肥在 2 月,在植株旁挖施肥沟放入有机肥 2.5~5.0 kg;第 2 次追肥在 4 月花期用同样方法追施有机肥 1 次;第 3 次追肥在 8—9 月,老枝修剪后在新枝根部附近挖穴施用有机肥 2.5~5.0 kg。
一是中耕除草,常规种植覆盆子每年需要除草5 次,第 1 次在 2 月,第 2 次在 4 月开花前,第 3 次在5 月结果后,第 4 次在 7 月修剪老枝条的同时进行除草,最后 1 次除草在 10 月;套种光叶紫花苕的覆盆子基地因杂草减少,上半年仅需在 5 月对植株周围1.0 m 内的杂草进行整理。在人工除草时,注意避免伤及覆盆子的根部,在苗木后期的成长过程中,需要及时控制枝条的疏密程度 。
二是需要对基地进行清沟排水。由于覆盆子本身喜阳,不耐涝,因此在雨季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,避免植株出现落花落果的问题。南方山区覆盆子生长期正值雨季,一般无需浇水。
覆盆子的整枝修剪分别于春季、夏季、秋季进行。通风的基地需搭架固定植株,防止大风折断枝条。春剪可在搭架引缚的同时进行,从基部疏剪折断、干枯和病虫害枝条,以及一些过密枝条及顶部细弱枝条,保留健壮枝条 10~12 个即可 。夏剪在修剪已结果老枝的同时进行,结果老枝在果实采收后应全部剪除,同时对新枝顶部进行修剪控制株高,去除顶端优势。秋剪主要在于梳理过密枝条和病虫害枝等,使保留下来的枝条受光良好,成熟充分,增强越冬耐寒性。
病虫害防治应该以预防为主,合理施肥,及时进行植株的保护,同时结合物理防治方法,采用紫外线诱虫灯等方式诱杀害虫。覆盆子生长中会出现桃小食心虫和金龟子,可以砍去虫株。套种基地病虫害防治禁止施用农药,避免残留和污染蜜源。
覆盆子可以从每年 5 月份开始采收,采收时需要确保天气晴朗,并且注意采收时间,不宜选择清晨采摘,需要在露水消失后开始采收工作。在采摘过程中,应该确保果实的完整度,轻摘、轻放。需要注意的是,药用覆盆子在果实变黄时即可采收,但是果用覆盆子需要果实变红后进行采收。覆盆子果实采摘后鲜果的常温保质期仅有 3 d,需及时进行烘干、加工或销售。
光叶紫花苕又名苕子、紫野豌豆,光叶冬箭舌豌豆等,1 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,豆科巢菜属,系毛叶苕子的变种;适应性广,抗逆性强,根系发达,主根粗壮 ,是非常好的绿肥作物,同时苕子花也是优质的蜜源。
播种前进行土壤翻耕和整地,贫瘠土壤播前应施有机肥作底肥,景宁山区一般在 9—10 月播种。套种基地播种量一般掌握在 15.0~22.5 kg·hm -2 。选择无腐烂、霉变的健康种子浸泡 6~8 h ,播种前种子按每 1000 g 拌入钙镁磷肥 300~500 g,撒播于覆盆子植株间,注意播种密度过高会降低光叶紫花苕
产量 。
根据地面积水情况掌握进行,重点是播种后前期应及时排出过多的积水,以防止种子腐烂。而在隆冬时节,苕子幼苗处于半休眠状态,不能过多灌水、施肥。
覆盆子园地套种苕子无需刻意施肥,利用园地的余肥即可满足苕子生长需求。过多施肥反而会造成植株生长过旺出现倒伏腐烂。
套种的苕子无需收割,秋季自然枯萎后留在田间作为天然肥料,注意不要堵塞排水沟。
中蜂属于东方蜜蜂,全称为中华蜜蜂,俗称土蜂,是中国宝贵的蜂种资源 ,也是中国独有的蜜蜂品种,浙江省中蜂规模养殖主要集中在金华、丽水、衢州地区。
中蜂适合定地饲养,也可结合小转地,蜂场地势要背风向阳,地势稍高,夏季应避免阳光暴晒、有适当树荫的覆盆子基地最为合适。蜂场周围环境要保持卫生幽静,水源清洁无污染,避免嘈杂,垫高蜂箱分散排列。
每年换脾 1 次,也就是巢脾使用周期不超过 1年,在蜜粉源相对丰富的蜂群增长阶段,抓住时机集中快速造脾,在严重分蜂热发生前完成所有巢脾的更新,修造优质的巢脾,优质巢脾的特点是平整、完整、无雄蜂巢房,把握造脾时机,基本保持蜂脾相称。
粉蜜饲料充足,在任何时候均应避免巢内缺乏糖饲料,在蜂群增长阶段不允许缺乏蛋白质饲料,但不能蜜粉压子脾。
选用地方良种,在分蜂阶段前中期换王,在分蜂热发生前,采取促蜂群快速增长措施,增加蜂群幼虫数量,通过人工分群在分蜂期控制蜜蜂群势,降低蜂巢温度,通过遮阳、通风、饲水等措施降巢温,保持巢门外没有或很少有扇风的工蜂,控制分蜂热应从管理入手,尽量给蜂王创造多产卵的条件,增加哺育蜂的工作负担,调动工蜂采蜜、育虫的积极性。
中蜂常见病害有囊状幼虫病和欧洲幼虫腐臭病,防治方法主要依靠加强饲养管理。通过饲养强群,断子、更换抗病蜂王、加强保温、饲料充足、勤消毒、病群隔离销毁等方法进行病害防治,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药物。
中蜂常见虫害为巢虫,巢虫分为大、小巢虫 2 种。它们的幼虫蛀食巢脾,钻蛀隧道,造成“白头蛹”;轻者影响蜂群的繁殖力,重者造成蜂群的飞逃,中蜂较意蜂受害更加严重。防治巢虫应经常清除蜂箱内的残渣蜡屑,保持蜂群卫生,清除陈旧巢脾。当蜂箱出现裂隙时,要及时堵塞、填平。通过饲养强群,保持蜂多于脾,对弱群作适当合并,增强对巢虫的抵抗力。当巢虫上脾危害时,应及时进行人工清除或抖落蜜蜂,将巢脾用药物熏治,杀灭巢虫。贮存的巢脾密闭保存,定期用冰醋酸熏杀。生物防治方法为用苏云金杆菌压入巢内,当巢虫上脾危害时,食入苏云金杆菌后感病死亡。
覆盆子—光叶紫花苕—中蜂的种养模式,有效解决了景宁低海拔山区春季覆盆子花期授粉不理想的问题,有利于提高授粉率增加结果率;覆盆子和光叶紫花苕又是非常好的蜜源植物,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;通过光叶紫花苕根系的固氮能力,可实现化肥零投入,达到“肥药双控”的目的;覆盆子基地套种光叶紫花苕后,杂草减少,每年可节省 2 次人工除草费用,节本增效,是一种非常适合景宁低海拔山区的绿色生态套种套养模式。
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,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。
发布者:,转转请注明出处: